叶面积仪、叶面积测定仪、叶面积测量仪

公司主营产品:

叶面积测定仪对小麦叶面积测定的意义

来源: http://www.plant17.net/  更新时间:2013-12-16 15:43:07  阅读

  叶面积是产量形成的基础,叶面积的大小对叶片光合作用有着直接影响,从而影响到小麦的产量与质量。农业生产中,叶面积测定仪常常被用来测定小麦的叶面积指数,为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分析与施肥管理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。

  从事小麦叶面积研究应掌握叶面积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密度的关系,我们在1978一1981年中用克丰二号进行不同密度的对比试验:六个群体、二次重复,现以密度试验中每响35。万、550万、750万株的三个群体为例进行分析,其叶面积动态如图。从图一中看到叶面积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:

  上升期:指叶面积急速增长的阶段,一般指从出苗至抽穗这段时间。该阶段持续时间长短与播期和密度有关,即早播时持续时间长,晚播时持续时间短,密度小时持续时间长,密度大时持续时间短。该期特点是;密度对小麦叶面积发展影响不明显,到抽穗期叶面积达到最大值。此期如肥水管理得当对叶面积合理发展会有积极的作用。

  稳定期:指小麦叶面积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的这段时间。一般在抽穗到开花末期。该阶段延续时间越长越好,可有利于光合积累,为高产创造物质基础。

  衰亡期:叶面积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的时期,也是小麦经济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。此期叶片如过早黄落,对产量形成不利。此期净同化率回升,应合理运用农业技术,保持较高的叶面积,充分利用净同化率回升的机会多积累些于物质,为高产创造条件。

  每响350万和750万株两个群体的叶面积无明显高峰稳定期。前者过稀,单株叶而积虽大,可是群体叶面积不足,漏光现象严重,因而光能利用率低;后者群体密度过大,光射入小麦群体后,上层叶在饱和点以上的光失掉,中层叶利用光较好,下层叶因光强度在补偿点以下,由于呼吸消耗而无光合积累,成为非功能叶。因此群体过密,光能利用率反而低。上面两个群体都不能协调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,都使光能利用率低。这从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上得到证明。每峋350万株的群体,生物学产量为每平方米164工.4克时,经济产量为494.2斤/亩。每晌750万株的群体,生物学产量为2358.8克/米2时,经济产量为469.7斤/田。

  响基本苗550万株的群体,叶面积发展分布较为合理。拔节期叶面积系数已达3.3,居350万、450万、650万、75。万、85。万五个群体的首位。该群体叶面积最大值出现得早,稳定期长,直到乳熟期叶面积系数仍在2.0以上。其生物学产量为2537.2克/米2,经济产量四年平均亩产657斤,1981年该群体平均亩产885斤。

  当前有些生产单位小麦种植密度为650一750万/响,目的是通过“以籽保苗,以苗保穗,以穗保粒”的途径求得高产。我们的试验证明,群体达到一定密度,叶面积系数达到一定高度,再增加密度,就会在群体内部造成不同于大气条件的特殊生态环境,后果是使群体内光照、温度、通风和湿度改变,特殊生态环境反作用于小麦群体,使光合作用受到限制。密度过大也限制小麦自身分孽调节能力的发挥。过密不但基本苗数保证不了,多数情况是低于设计数,而且使穗数,千粒重降低。

  高产对密度的要求是:在一定亩穗数基础上,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,使群体的叶面积合理发展,提高群体的净光合效率,最终使亩穗数、穗粒数、千粒重三者得到均衡发展。试验证明:类似克丰二号中晚熟类型,每晌55。万株的群体,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,叶而积发展动态是比较好的。环境条件差时,该群体也有较好的产量,条件好时又有高产的“爆发力”。在1978年普通大田生产条件下,有37.5亩克丰二号,设计密度为每响450万,收获时有效穗数达到每响578万株,亩产633.7斤。同年三亩克丰二号,晌保苗500万株,亩产750斤。

本站推荐仪器:叶面积仪、叶面积测定仪、叶面积测量仪
©2021 http://www.plant17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